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能源是经济发展与化学工业的基础。十八大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一方面驱动化工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导致油气进口逐年攀升,严重威胁国家能源安全和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对化工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国内诸多高校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专业结构不完善,能源化工人才缺口达数万人/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知识体系与化工产业多元化创新发展需求未实现同步匹配;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责任弱化、创新开发潜力不足;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成长于信息化时代的当代大学生,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方法提升的需求。

北京化工大学作为“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行业高校,针对化工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6项国家级教改项目的支持下,优化专业结构、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推进专业内涵式发展和多元化化工创新人才培养。

 ①建立了国内首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形成“卓越工程、拔尖研究、能源化工特色、化工复合通用”4类人才培养目标

 ②确立了“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即“绿色化工与新能源”1大类招生,“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能源化学工程”2专业分流,“通识教育与工程基础、学科基础、专业特色”3阶段培养;

 ③秉持“德能兼备、知行合一、融合创新”的育人理念,构建了“工程素质-基础理论-应用实践-特色培养”全链条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④建立了“四层次实验‒多维度实践‒项目化科创训练‒常态化学科竞赛”课内外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工程与创新实践能力;

 ⑤依靠国家级化学工程教学团队建设了一批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优质课程,分类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问题导入式、案例式、研究型等教学模式。


成果实践以来取得显著成效。两个专业均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均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近五年受益学生1720余人,平均就业率98%以上,深造率59.7%学生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99名,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45项,发表论文28篇,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256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4项和一等奖7项、世界大学生Chem-E-Car邀请赛第四名,近两年获北京市优秀论文7篇。



搜索
您想要找的